耳壓療法
耳壓療法是指使用丸狀物貼壓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壓療法常用于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炎癥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面神經炎等;功能紊亂性病癥如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癔癥等;過敏與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 結腸炎、蕁麻疹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人體某部位出現病理改變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 出現某種陽性反應,如壓痛、丘疹、脫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壓痛法探查耳穴壓痛為主。耳穴雖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區域,當人體患病時,敏感點常不是一個穴位的整個區域,而是這個區域中的某一點,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機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該耳穴的區域內探查壓痛陽性反應點,這是耳穴準確定位的重要步驟。
1、探查工具:金屬或木質探針,探頭端圓鈍,直徑約1.5~2 毫米。
2、探查步驟:
(1)確定耳穴探查的區域:
耳穴探查的區域包括與疾病相關的耳穴區及望診觀察到的陽性反應區。與疾病相關的耳穴區包括:
①與疾病部位相關的耳穴區如胃病反應在胃穴、目病在眼穴、肩痹在肩關節穴等。
②與中醫證候相關的耳穴區如骨痹、耳鳴等,因腎主骨、開竅于耳,故反應在腎穴;偏頭痛屬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故反應在膽穴。
③與現代醫學理論相關的耳穴區如月經不調反應在內分泌 穴,消化道潰瘍反應在皮質下、交感穴等。望診觀察到的陽性反應區是指用肉眼在自然光線下,觀察耳穴部有無變形、變色、丘疹、脫屑、結節、充血、凹陷、水泡等陽性反應。
(2)探查方法:
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 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準確的耳穴刺激點。
(二)耳壓治療
1、治療工具:王不留行籽、膠布、鑷子、碘伏、棉球。
2、操作步驟:在選用耳穴部位進行擦拭消毒,將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0.6厘米大小的膠布中央,用鑷子夾住貼敷于耳穴上,并給予適當按壓,使耳廓有發熱、脹痛感(即“得氣”)。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3日1換。
3、常用耳壓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包括強刺激按壓法和弱刺激按壓法。
(1)強刺激按壓法: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至患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復操作2~3 遍,每天3~5次。本法適于實證、年輕力壯者,對內臟痙攣性疼痛、軀體疼痛及急性炎癥有較好的鎮痛消炎作用。
(2)弱刺激按壓法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酸、輕微刺痛為度,每次壓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 2分鐘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種弱刺激手法,不宜用力過重,適用于各種虛證、久病體弱,年老體衰及耳穴敏感者。
二、常見病、多發病的耳壓療法
(一)牙痛
常由外感風邪、胃火熾盛或腎虛火旺等致火邪循經上炎而發牙痛。表現為牙齒疼痛、牙齦紅腫、面頰部腫脹等。可按照 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的牙齦炎。
治則:清熱止痛。常用強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口、屏尖、頜、牙、神門。
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齦紅腫、噯腐可加用胃、大腸;兼有發熱、惡寒、咽喉痛加用耳尖、輪1、輪2、輪3;牙痛兼有反復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加用腎。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至患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復操作2~3遍,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日1換。
特別提示:需與三叉神經痛相鑒別,囑患者平時注意口腔衛生。
(二)肝膽管結石
常由肝膽氣滯、濕熱阻滯日久成石,使肝膽失其疏泄條達、 經脈氣機阻滯發而為痛。表現為上腹部或劍突下疼痛、壓痛,且向右肩放射。可伴有厭油、惡心、嘔吐、口苦、不思飲食等消化道癥狀。急性發作時可有發熱、黃疸等。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的肝膽管結石。
治則:疏肝理氣止痛。常用強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肝、膽、交感、內分泌、皮質下。
2、配穴:伴有惡心不欲飲食、口苦加用腹、脾;厭油、發熱、黃疸加用十二指腸、耳迷根。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至患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復操作2~3遍,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日1換。
特別提示:囑患者飲食清淡,忌煙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嚴重 者建議手術治療。
(三)胃脘痛病
飲食生冷、情志所傷導致中焦胃寒,失于和降,引起疼痛。主要表現為上腹胃脘部急性絞痛、拒按,可伴有惡心、脘悶、嘔吐等癥。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的急性胃痙攣。
治則:理氣和胃止痛。常用強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胃、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神門。
2、配穴:平素食欲不振、氣虛加用脾;反復發作伴嘔吐脘悶加用交感、皮質下、三焦。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 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壓至患 者出現沉、重、脹、痛感,每穴按壓1分鐘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 復操作2~3遍,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日1換。
特別提示:囑患者平時注意飲食有節、忌食寒冷辛辣刺激性 食物。
(四)梅核氣
多因七情郁結、陰虛內熱、氣機不利致痰氣郁結于咽喉。主 要臨床表現為咽部干疼、異物感、脹緊感等,病程較長,咽部不適癥狀時輕時重。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慢性咽炎。
治則:養陰化痰,解郁開竅。常用弱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咽喉、肺、三焦、氣管。
2、配穴:惡心煩悶加用神門、胃;咽部干疼、入夜加重加用腎、膽。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而略感沉重刺痛為度,每次壓3 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3天1換。
特別提示:應同時進行心理疏導。
(五)鼻鼽病
肺氣虛弱致肺氣失宣,寒邪襲肺客于清竅。主要表現為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的過敏性鼻炎。
治 則:益氣宣肺開竅。常用弱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內鼻、外鼻、肺、內分泌。
2、配穴:氣虛伴氣短頭暈加用脾;陽虛伴有形寒畏冷加用腎上腺、腎。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而略感沉重刺痛為度,每次壓3 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 流使用,2~3天1換。
特別提示:本病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注意避免接觸過敏源, 同時應避風寒。
(六)不寐
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心膽氣虛,致郁火擾心或心神失于濡 養,心神不安則不寐。臨床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睡眠深度不足 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相當于西醫的失眠癥。
治則:解郁降火、養心寧神。常用弱刺激按壓法。
操作步驟:
1、取穴:皮質下、神門、心、交感。
2、配穴:郁火擾心加用肝、枕、角窩上;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腸;心膽氣虛加用腎、膽。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壓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區域用探針以輕、慢而均勻的壓力尋找壓痛敏感點,囑患者感到受壓處感到明顯疼痛時及時告知或醫者根據患者皺眉反應作出判斷,這些壓痛敏感點就是耳壓治療的準確的耳穴刺激點。在上述準確的耳穴刺激點上貼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對置于患者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壓一松地垂直按壓耳穴上的藥丸,以感到脹而略感沉重刺痛為度,每次壓3 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壓2分鐘左右,每天3~5次。雙側耳穴輪流使用,2~3天1換。
特別提示:可選擇在下午及晚上增加刺激時間及次數,療效 更佳。由其它疾病引起不寐者,應同時治療其原發病。